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方案

方案名稱:溝通大富翁(下載DOC檔)

原設計者:彰化師範大學輔諮系92級張恕瑜

主題名稱

溝通大富翁

適用年級

國一

適用人數

40人

教材來源

自行編製

設計日期

92/6/10

單元時間

45分鐘

教學方法

講述、討論、發問

繳交日期

92/6/19

設計者

張恕瑜8811001

設計依據

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十大指定內涵之一—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參考理論則見方案後面。

教學資源

數字籤、骰子、棋子五個、學習單(附件一)、溝通大富翁圖(附件二)、命運機會卡(附件三)、小獎品

 

學生分析

Selman的觀點,國中生的人際發展進入相互觀點的取替階段,能開始從他人的觀點來來看待事物。彰安國中位在彰化市區,交通發達,外來資訊多,因此口語表達以及人際溝通的技巧需相當重視。

 

教材分析

1.    從「眉目傳情」活動中,學生了解非語言訊息的重要性。

2.    從主活動「機會與命運」中,學生了解有效正確的溝通方式。

3.    老師利用學習單帶領小組討論,同理家人感受,並進一步省思自己的溝通技巧。

 

 

單元目標

具體目標

 

一、認知

1.    學生能瞭解影響人際溝通的因素。

2.    學生能了解溝通除了語言訊息外,尚需注意非語言訊息的部份。

二、情意

3. 學生能覺察自己的溝通模式。

 

4. 學生能同理他人的感受。

5. 學生能省思自己的溝通技巧。

三、技能

6. 學生能分享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

7. 學生能使用有效的溝通方式。

 

1-1學生能指出至少三項影響人際溝通的因素。

1-2學生能描述阻礙人際溝通的因素至少三項。

2-1學生能指出非語言訊息的種類至少三種。

2-2 學生能舉例說明非語言訊息對溝通的影響。

3-1 透過學習單,學生能舉例說明在衝突當下自己的反應。

3-2 透過討論,學生能說出自己的溝通方式對他人的影響至少兩點。

4-1透過討論,學生能說出衝突時他人可能的感受至少三種。 

5-1學生能反省自己的溝通技巧,說出改進的地方至少兩種。

6-1學生能透過討論主動分享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至少兩種。

7-1學生能練習至少兩種有效的溝通方式。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

時間

備註

 

 

 

 

 

 

2-1

2-2

 

 

 

 

 

 

1-1

1-2

3-1

3-2

4-1

6-1

7-1

 

  

 

 

 

 

 

5-1

一、準備活動

1.老師先自我介紹並說明組員分工,將同學分為五組,每組7-8人。

2.老師說明本堂課的主要目的在學習同理他人的感受與練習有效的溝通方式

3.老師說明班規。 

二、發展活動

引導─*眉目傳情

(1) 各組派代表抽籤,選出一組指定號碼。

(2) 說明:右眼代表10位數,左眼代表個位數。第一位同學眨眼表示號碼,依此傳下去,由最後一位同學回答數字。

(3) 教師結語:溝通除了口語表達之外,尚需注意非語言訊息,例如面部表情、肢體行為等。 

主活動─*機會與命運

(4) 老師發下學習單並說明之,給同學10分鐘填寫。

(5) 活動開始,每組為一個單位,各代表一個棋子。

(6) ”起點”開始,每組派代表擲骰子,並依題目回答,進行大富翁闖關遊戲。

(7) 規則:

a.    最先完成一圈的小組獲勝。

b.    尊重不同的意見。別人發言後,自己才能舉手發言。

 

三、綜合活動

*心靈的激盪

1.    教師提問:

(1)    從以上的活動中,你得到了什麼樣的收穫?

(2)    請檢討自己的溝通模式,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2.    教師結語及回饋。

3. 老師計分並發小獎品。

2’

 

 

  

 

5’ 

 

 

 

 

 

 

 

 

10’

 

23’

 

 

 

 

 

 

 

 

5’

 

 

 

   

 

準備數字籤

 

 

 

 

  

 

 

 

準備學習單、老師需到行間巡視

準備骰子、棋子五個、溝通大富翁圖、命運機會卡

 

 

 

 

 

 

 

  

 

 

 

 

 

準備小獎品

根據Erikson心理社會期的理論,人生八個發展階段中,每階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個人的心理危機,所以在人生全程中,每階段都可視為一個關鍵,而在第五段的青年期,則是關鍵申的關鍵。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辨識與自我認定的時期。這個時期亦是自我對自己的看法、角色任務認定與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

根據瑞斯(Rice,1984)的論點,青少年在社會發展上有以下任務:

1. 與人建立關懷、有意義與滿意的關係。

2. 與不同背景、經驗及思想觀念的人交朋友,以擴展兒童期的友誼層面。

3. 在社會團體中尋找接納、隸屬、認同與地位。

因此不管在和人互動,或是在團體中的互動顯得特別重要。 

Rogers的人格自我論

    Rogers採取現象論的看法,將人所經驗到的一切稱為現象場。現象場內的經驗,屬於個人從自身方面所得的經驗。自我經驗代表個人從經驗中對自己的一切的知覺、了解與感受。自我觀念的形成是個人在其生活環境中對人、對己、對事物交感互動時所得經驗的綜合結果。每個人在自身所得的經驗不同,因此對於外界的訊息的處理,往往建構於自身的經驗。當訊息傳送人將訊息透過溝通管道傳遞給訊息接收者,就發生了人際溝通的機動歷程。溝通訊息分成語言訊息與非語言訊息。語言型態的溝通歷程經建碼與解碼的過程。在會話過程中,溝通者常遵循彼此並無清楚意識的會話規則。一個長於溝通的人必須兼備語言勝任能力及社會溝通勝任能力。

   人際溝通是指有意義的互動歷程。人際溝通是一種歷程,它是在一段時間中,有目的的進行一系列行為。在任何溝通歷程中,都會產生意義。人際溝通的重點在於它是具有意義的歷程。意義是指溝通行為的內容、意圖及其被賦予的重要性。內容是所傳遞出來的特殊訊息,即要溝通「什麼」。意圖是指說話者顯現該行為的理由,亦即「為什麼」要溝通。重要性是指溝通的價值,亦即達到雙向的溝通有「多麼重要」。而互動的意思是雙方在溝通歷程中,彼此對於溝通當時及溝通之後形成的意義均負有責任。當訊息傳送者預期的溝通效果與實際效果不一致時,往往很有可能發生了人際溝隙。因此∼有「溝」要「通」才能達到原先的目的。

參考書目

1. 陳皎眉(民84)。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台北:教育部。

2. 黃惠惠(民88)。自我與人際溝通。台北:張老師文化。

3. 黃慧真譯(民87)。發展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4.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附件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