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學習領域與輔導課程活動綱要之異、同、增、缺比較分析

第四組--洪嘉欣 陳俞璇 劉薏君 趙奕斯 蔡馨怡 許瓊文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

學習階段


基本能力

第一階段

(1-2年級)

第二階段

(3-4年級)

第三階段

(5-6年級)

第四階段

(7-9年級)

一、

1-1-1
 描述自己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1-2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改,至表格一之四﹞

1-2-2
 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4-2-3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改,至表格一之三﹞並學習﹝增,在社會情境中可能的遭遇﹞抗拒誘惑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4-2-3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其因應技巧。

1-4-1
 體會生命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1-1-2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二、

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1-2-1
 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並接納自己。
1-2-3
 舉例說明兩性的異同,並欣賞其差異。

1-3-1
 欣賞並接納他人。

 

3-4-3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了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改,至表格六之四﹞

三、

2-1-1
 經常保持個人的整潔,並維護班級與學校共同的秩序與整潔。

 

 

 

 

 

2-2-1
 做好日常保健,實踐個人生活所需的技能及一般禮儀。
2-2-2
 操作一般的家庭工具及家電用品,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互動品質。﹝改,至表格四之二﹞

1-3-3
 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發展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改,至表格三之四﹞

 

2-4-3
 規劃並準備自己升學或職業生涯,同時了解自己選擇的理由。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並﹝刪﹞分享在團體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增,如家庭、學校﹞

 

3-2-2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

2-2-2
 操作一般的家庭工具及家電用品,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互動品質。

2-3-1
 參與家事,分享個人維持家庭生活的經驗。

 

2-4-1
 察覺自己與家人溝通的方式,並體驗經營家庭生活的重要。

 


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改至表格五之三﹞。

 

3-2-3
 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並分享服務心得。

 

1-3-2
 尊重與關懷不同的族群。3-1-2關懷團隊的成員。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改,至表格五之四﹞
3-4-2
 關懷世人與照顧弱勢團體。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

六、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改,至表格九之一﹞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改,至表格九之二﹞

 

1-3-4
 舉例說明社會中的各種文化活動,並分享自己參與這類活動的體驗。
3-3-4
 認識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對多元文化的體驗。

 

1-4-3
 描述自己的文化特色,並分享自己對文化所建立的意義與價值。
1-4-4
 應用多元的能力,展現自己對國際文化的理解與學習。

3-4-3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了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

七、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改,至表格七之二﹞

 

3-2-1
 參與各類團體自治活動,並養成負責與尊重紀律的態度。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

3-3-1
 認識參與團體自治活動應具備的知能,並評估自己的能力。

 

1-4-2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1-4-2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改,至表格七之三﹞
3-4-1
 體會參與團體活動的意義,並嘗試改善或組織團體活動。

八、

2-1-3
 蒐集相關資料並分享﹝改,認識﹞各類休閒生活。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3-3-3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及他人﹝改,知道如何應用﹞。

 

4-4-2
 分析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增,應用資源﹞擬定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九、

4-1-1
 觀察住家和學校周遭環境,並知道保護自己的方法。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1
 辨識各種人為的危險情境,並演練自我保護的方法。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1-3-5
 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4-4-1
 覺察人與自然的關係,並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做有系統的觀察與探究,發現及解決問題。

 

十、
問題

4-1-2
 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成為安全的環境。

 

4-2-2
 妥善運用空間,減低危險的發生。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改,至表格九之三﹞
4-3-1
 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並實際演練如何應對。

2-4-2
 規劃適合自己的休閒活動,並學習野外生活的能力。

 

合計

11

13

15

12

 

第一階段之十大基本能力細目更改理由

1-1-2

認識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從一之一改至表格一之四﹞

理由:

由於國小期間(第一、二、三階段)為「具體運思期」,尚無法了解

「角色」此抽象名詞,且其角色之定義為何?範圍多大?是否是指

家庭的角色為兒子或弟弟;而學校的角色為學生或班代等?對於這

些疑問在不同年齡層皆有不同的實施方法,但就發展階段而言及字

面之義,我們將之納入進入「形式運思期」的第四階段。

3-1-1

舉例說明自己參與的團體,如家庭、學校(增;刪掉並分享在團體

中與他人相處的經驗

理由:

從刪除的部份來說,對一個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參與的團體

並不多,而以「舉例說明」似乎對學生而言有些困難,如以特定團

體來做分享是較為妥當的。另外在增的我們建議加上「如家庭、學

校」是希望教師能以此為分享的焦點,就誠如上述所說的,國小

一、二年級的學生參與的團體不多,如要分享團體經驗,盡量以學

生最貼近生活之團體(如家庭、學校)為基礎。


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關懷團隊的成員,從五之一改至表格五之

三﹞。

理由:

此階段之學生已有班級團體活動,如班會、班級打掃、運動會等團

隊合作之機會,故在第一階段讓學生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是有必要

且必然的。

然而後面「關懷團隊的成員」我們將之移至第三階段是因為在道德

規範理論中,此時為「服從權威取向---服從團體規範及尋求認可取

---好孩子」,以團體規範培養學生關懷成員,進而在第四階段能

夠發展至關懷世人,並且了解其中之意義,而努力達到「價值觀念

取向---憑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斷」。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從表格六之一改至表格九之一﹞

理由:

從十大基本能力的解釋「九、主動探索與研究-激發好奇心及觀察

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並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與

此細目目標相對照,應該較偏向觀察力的培養(觀察生活周遭有關

環境保護之項目,如塑膠袋的使用等)與運用所學知能,而與第四

基本目標較無相關。

2-1-2

分享自己如何安排時間、金錢及個人生活的經驗。﹝從表格七之一

改至表格七之二﹞

理由:

做此考量主要原因為第一階段之學生對於時間、金錢似乎較無主控

權,多由父母做為安排,此階段的學生可能被安排下了課去安親

班,在安親中有老師安排課程及自習時間,也可能父母另做一些安

排如上才藝班等,況且此時期的學生對於「時間安排」這個抽象概

念,依據Piaget發展理論我們認為是不適宜的;又以金錢安排來

說,並非所有此階段的學生都有零用錢或所謂的「私有財產」,且

要做金錢的安排似乎又牽涉到此階段之學童對於數字加減之概念是

否純熟。

安排在第二階段之理由是我們認為在此階段之學生已漸漸有自主學

習的能力,並且在時間上有相當空間可以彈性利用,另外零用錢在

這個時期也會有較多的討論,在此時提供學生分享之機會,也透過

腦力激盪與模仿等過程,可培養學生正確的金錢觀及較良好的時間

安排概念。

2-1-3

蒐集相關資料並分享改為)認識各類休閒生活。

理由:

將「分享」改為「認識」主要考量是因為「分享」似乎牽涉到學生

個人本身休閒經驗,因為有經驗才能分享的更深入,否則分享只能

停留在書面之資料,然而在此階段之學生對於各類休閒活動之參與

似乎不足。我們建議如果能夠以活潑有趣之介紹方式來擴展學生對

各類休閒活動之視野,對於休閒活動有更多之認識,會比只有分享

個人且少數種類之休閒活動來得更有意義。 

第二階段之十大基本能力細目更改理由

4-2-3前半部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其因應技巧(改)

〔從表格一之二改至表格一之三〕

理由:

我們小組認為第三階段的學生才稍具抽象思考的概念,所以可以想

像各種情境及可能的反應,並經由老師的教導而加以了解,且希望

老師能讓學生加以學習各種情起的因應技巧。

4-2-3後半部

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的反應,並學習在社會情境中可能的遭

(增)抗拒誘惑。〔留在原處〕

理由:

我們小組認為此階段的學生,雖然無法想像各種情境,但可以經由

老師的教導,而學習什麼是自己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可以毫無理

由的接受,進而拒絕陌生人所給予的誘惑,來保護自己。

2-2-2

操作一般的家庭工具及家電用品,參與家庭生活並增進與家人互動

品質。〔從三之二改至四之二〕

理由:

我們小組經過討論後,認為此細目放在「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這

基本能力,似乎並不貼切,我們認為學習操作家電用品、參與家庭

生活分擔家務、討論家庭事務…,以及學習增進與家人互動的品

質,這些都是需要「表達、溝通與分享」此基本能力。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從六之二改至九之二〕

理由:

我們小組認為從此字面上的意義來看,讓學生學習擁有舉例說明保

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是屬於「主動探索與研究」此基本能

力,因為這可使學生學習去蒐集資料,並與同學共同討論保護與改

善環境的方法,及討論可以採取那些行動參與環境保護。

 

 第三階段之十大基本能力細目更改理由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從表格三之三改至表

格三之四)

理由:

本組認為要求第三階段的兒童具有「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

策略與行動」之能力似乎不符合金玆柏職業發展論之試驗期,因為

第三階段的兒童應培養的是對職業的興趣,而非規劃自己的生涯;

根據艾瑞克森之發展階段論,在第四階段的青年有自我統合與角色

混淆之任務,其中在此階段的青年應具有預定生涯之能力,所以我

們認為將此「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能力置於

第四階段較恰當。

3-3-2

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從表格五之三改至表格五之四)

理由:

本組認為「意義」兩字以柯爾柏格之道德發展論─價值觀念取向來

解釋是指,個人能憑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斷,了解自己在做些什

麼、為什麼要做;此外,根據金玆柏職業發展論之試驗期來看,第

四階段的青年具有兼顧個人與社會的需要之能力,如此才能真正體

會社會服務的意義,所以我們認為將此能力放置第四階段來發展會

比較適合。

3-3-3

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知道如何應用(從幫助自己及

他人修改)

理由:

本組認為要求第三階段之兒童具有「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

統」之能力是可以接受的,但要學生運用社會各種資源及支援系統

來幫助他人,似乎太過要求,所以我們更改部分的能力,認為第三

階段的兒童具有熟悉社會資源並知道如何應用之能力即可。

2-3-2

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從表格十之三改至表格九之

三)

理由:

本組認為培養第三階段的兒童具有「觀察野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

化」之能力,應是屬於十大基本能力之「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範

圍內,因為「觀察」這樣的行為目標應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

力,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性。 

 

第四階段之十大基本能力細目更改理由

3-4-3

認識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了解在多元社會中生活所應具備的能

力。﹝從表二之四改至表格六之四﹞

理由:

此能力屬於「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的範疇。

1-4-2

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從表七之四

改至表格七之三﹞

理由:

根據「皮亞傑的四個認知發展階段」,12歲的孩童已有概念和命題

心智活動的運思,不再侷限於事實面,能對假想過程做相當有邏輯

的推理。 因此認為此能力細目可以提前。

4-4-2

分析人為和自然環境可能發生的危險與危機,應用資源(增)擬定

並執行保護與改善環境之策略與行動。

理由:

因為這一項基本能力為「運用科技與資訊」,所以認為加上應用資

源會更好。

 

 

上一頁

 

•欣賞舊首頁•網站主持: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王智弘 •網頁製作:TCNET資訊服務團隊 •網頁設計:陳詩佳